星空(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从用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始,几十年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从把宇航员送入太空到建造空间站,世界上其他航天大国一般都需要几十年才能做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也为此花费20多年。但是,中国的航天业者们却只用了10多年就做到了。而且,中国的每一次载人航天任务都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欧盟卫星中心技术研究与创新项目负责人塞吉奥阿瓦尼如此称赞中国航天取得的成绩。
美国航天问题专家、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部教授琼约翰逊弗里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计划”,中国在追求空间发展与探索上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坚韧。随着长征五号大火箭的成功发射,中国将能够尽快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即建造一个永久性的载人空间站。“嫦娥计划”的成功实施与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提高将很好地服务于长远。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FAST),FAST的建成为其他国家与中国在空间科学项目方面开展合作提供了可能。要实现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开展国际合作非常必要。这一任务代价极其高昂,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工业基础。遗憾的是,由于航天技术的军民两用性质,空间合作项目计划时常会受到政治干预。因此,合作计划透明化以及在开展包括军事在内的太空技术合作方面展现诚意和定力尤为重要。
航天国际合作是实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重要途径,是航天国家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新兴航天国家快速建立航天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各国应对航天技术高风险和解决航天高投入的重要方式。各国对航天领域合作都有相当的共识。美国、俄罗斯作为航天强国,在诸多国际事务方面存在争议,但仍保持航天领域的接触与合作,将其作为支撑两国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美欧、美日同盟的推进始终伴随着航天领域合作的拓展;欧洲航天局通过实施大型航天项目,加速欧洲各国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推动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于投资大、技术复杂的大型高风险航天项目,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通过联合研制、技术合作等方式分担项目风险,共享合作成果。
尤里卡拉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提出在2015年前占据世界商业航天发射市场15%的任务提前完成,并且中国发射的价格是欧美、俄罗斯的3/4。在民用卫星市场上,中国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中国制造的供航天器使用的电子元件质量过硬,俄罗斯已经有购买意向。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保障,在未来将继续大有作为。俄罗斯不仅不担心中国航天取得的巨大进步,反而愿意继续与中国在航天领域开展合作。”
塞吉奥阿瓦尼认为,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与运行是中国完成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关键一步,它将为中国未来建设永久性空间站打下坚实基础。中国正在向着太空大国迈进,尽管此前发射的天宫只是先行实验平台,但十分期待中国接下来顺利着手开始空间站的建设。按照计划,中国建成空间站的时间与国际空间站退役的时间比较接近,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或将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在轨空间站的国家。这将成为中国开展航天国际合作强有力的载体。
今年夏天,包括中国航天员叶光富在内的5个国家的6名航天员来到意大利撒丁岛,一个以复杂、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著称的地球一角,一起参加了极具挑战性的洞穴训练,度过了难忘的15天。其中6天6夜是完全黑暗状态,如同在黑暗的陌生星球上进行科考和探险。欧洲空间局组织这次航天员洞穴训练的意图是希望人类在未来踏上其他星球时具备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6人团队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和中国,不仅要进行探险、地形地貌勘查和测绘等活动,还要承担采集样本、寻找生命体等一系列科学试验。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天国际合作,合作内涵持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助力了航天技术水平提升,扩大了宇航产品与服务市场,服务了国家政治外交大局,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拓展空间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着重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等4个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也规划留有供其他国家飞船停泊的接口,未来将成为航天国际合作新的太空舞台。
中欧“双星计划”是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示范性项目;中法天文星、中法海洋星、中意地震电磁星等工程项目积极推进,成为工程合作领域的新亮点;中国依托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重大工程与各国开展积极合作与交流。中国主导成立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充分利用空间与重大灾害、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国际深空探测协调组等政府间国际组织展现中国航天能力水平、参与全球防灾减灾等国际事务协调,积极参与相关技术领域国际规则与标准的制定,提高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中国成为航天国际活动的主场,成功举办了国际宇航联大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为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提供了国际交流的渠道。
在国际航天市场,中国的宇航产品与服务出口种类不断丰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能够完整地提供商业发射服务、卫星在轨交付、卫星地面测控站建设、卫星应用、项目融资、保险、人员培训及技术转让等整体解决方案。截至“十二五”期末,中国已为巴西、委内瑞拉等25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实施了42次商业发射,发射了48颗卫星,提供了10次搭载服务,交付了9颗整星,实现了航天基础设施的出口,扩大了卫星应用的国际市场。“十二五”以来,宇航产品与服务出口合同总额已超过35亿美元。中国航天企业实现了对欧美企业的并购,加快了中国航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